BIM技术应用于古建筑测绘的优势
BIM对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储存可以应用到古建筑保护中。本文根据Revit Architecture软件自身的特点以及古建筑的传统测绘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了BIM应用于古建筑测绘中在数据记录、不同古建筑的数据模型共享以及数据统计方面的一些优势。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古建筑测绘中,只能应用cad软件较为精确地记录古建筑的二维信息,并且不易对所测得的信息进行统计与整理。因此,这样保存下来的信息缺乏直观易读性、系统性与可继承性。相比较而言,应用BIM软件所绘制的建筑信息模型对上述问题能够给予很好的解决,将BIM技术应用于古建筑测绘中会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本文以Revit Architecture软件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为例来进行说明。
在数据记录方面
可以说应用Revit Architecture软件绘制模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对模型全部数据的记录过程,因为这一模型是严格的依据测绘数据而生成的,测绘所得的所有数据信息都蕴含在这一数字模型里,而在输入数据的同时通过对这些数据属性的相应定义,又能在很好的记录模型形体及信息的同时,轻松的将模型的数据信息以列表的形式直观的展现出来。以一个简单坐斗族的绘制为例来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绘制完成一个坐斗族后,将其中各个主要数据定义为相应的长度、宽度及高度等属性,这些数据便会出现在族类型列表中,这样既准确的记录了模型的形体,又把模型的数据信息直观、清晰的展现了出来。不仅Revit族能很好的记录模型的数据,整体古建筑模型本身在信息记录方面也颇具优势,这在和传统cad制图的比较中更显突出。在传统的cad制图中,如果想记录模型的三维信息,只能逐层平面,逐个立面、剖面的绘制,但是尤其是对于立面、剖面的绘制,是十分繁琐且易犯错的。然而应用Revit Architecture建立数字模型的过程,不是从逐个平、立面的绘制入手,而只是借助在平、立面上的一些简单操作,直接根据数据信息建立三维模型。如果要得到相关的二维视图,包括任意高度的平面图及顶视图,只需要一些标注标高、剖切等简单的操作,所需的视图便可自动生成。如此生成的图纸与cad绘制的相比不仅信息量不会丢失,规范性也随着软件制作的日臻成熟而在逐步提高。如图1。
在数据共享方面
这里所说的对数据的共享实质上是对数据属性或者数据存在形式的共享。Revit族在这方面具有的优势是最明显的,主要表现在用一个或几个可调的参数来控制一类相对固定的古建筑样式,小到一类拱或昂,大到一类斗拱、梁、柱,甚至整个梁架结构体系。在对其他古建筑进行测绘时,如果遇到与以前测绘过并制作储存下来的族相同甚至相似的样式,可以直接调用这个族文件,如若尺寸有所不同,只需修改预先设定的参数就可以完成对这一构件的绘制了。仍然以上面提到的坐斗族为例来
图2 辽宁奉国寺大殿平面图
进行说明。在其他古建筑的测绘中,如果遇到相同形制的坐斗,只是长宽等尺寸不同,那么只需修改其类型属性列表里相应的数据,就可以直接得到新的所需要的坐斗。除了坐斗的其他构件,例如梁架、门、窗、柱、柱础等等也都可以定义成族文件,实现更广泛的数据共享。如图3为测绘时遇到相同形式的柱础,只改变族参数便形成了具有新尺寸的柱础。这种模型数据的共享,不仅节省了建模时间而且还有助于对古建构件等进行分类整理与存档,使这些族可以像“基因”一样存入古建的“基因库”中,并不断的被丰富与完善。这将十分有助于我们对古建筑进行整体、系统的研究。
在数据统计方面
Revit 软件具有十分强大的数据统计功能,可以对数据进行系统地分类与整理。对数据的统计工作是建立在对数据的精确记录的基础上的,一旦在建模的过程中完成了上述对数据的记录工作,对数据的统计也就基本上实现了。Revit 软件里的明细表能很好的胜任数据统计方面的工作。在一个Revit模型中,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它们以族或者实例的状态存在,每个实例都严格的从属于各自所属的类型,例如墙、柱、屋顶等等,它们如同站队一样,在模型中拥有属于自己的特定位置。在建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定义族或者实例的结构类型、材料、体积等相关的属性,当我们需要系统、直观的得到某一类型下的所有实例的某些种类的属性信息时,只需要建立一个相关类型的明细表,然后将所需要的属性一一调出即可。 例如,如果我们想对所测绘建筑里的所有斗拱作以整体的了解,那么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斗拱明细表,此表中可以包含斗拱各个部分的结构类型、体积和质量等信息。再如,如果我们想要系统地了解所测绘建筑中所有结构柱的信息,我们就可以建立一个结构柱明细表,列出我们所需要的比如截面直径、体积和偏移量等信息。
总之,BIM软件的这种基于数字信息的建模模式能够使古建筑测绘所得的数据更加直观易读,并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甚至可继承性。将BIM技术与古建筑测绘相结合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