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遥古城为例诌议其古建筑的风格

平遥古城是目前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时代的县城,为人们研究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样本。本文分析了平遥古城的古建筑风格,风水与建筑的完美结合、恪守以“礼”为本的建筑型式、精美的建筑装饰艺术及深刻的文化内涵。

  1 关于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初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已有2700年历史。明洪武三年开始扩建成如今规模,600多来,城市规划格局、风貌基本未变。
  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平遥古城是中国县城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保存了其所有特征,而且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这是世界遗产委员会专家对其恰如其分的评价[1]。
  2 平遥古城—风水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俯视平遥古城,令人称奇道绝。城墙呈平面方形,状如欲行未动的龟。城门六座,南北各一,东西各二。南门为龟首,面向中都河,从前南门外有两眼水井,象征龟的双目。北城门为龟尾乃全城的最低处,积水都要经此门流出,上西门、下西门、上东门的瓮城城门均向南开,东西四座瓮城两两相对,形似龟爪乌龟的三足前伸,仅下东门瓮城的外城门向东开。据说是造城时担心乌龟爬走,将其左腿拉直,拴在距城二十里外的麓台上。乌龟,吉祥长寿的象征;“龟城”,寓意固若金汤、长治久安。城墙上有观敌楼72个,墙顶外侧有3000个垛口,传说是孔子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的象征。
  平遥街道呈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格局。横向第一条街东有文庙,西有武庙(左文右武);第二条街东为城隍庙,西为县衙署(左阴右阳),是阴阳两界的最高统府;第三条街,东有清虚观,西有集福寺(左道右佛),乃道、佛两家集中活动场所,有宾(佛来自西方,曰宾)西主东之意。南大街为中心街,竖直贯穿横向街道,形成了王字特征,由城墙和大街小巷构成了一个八卦图案,形如龟背之寿纹。这样的街道布局,构成了一座完整的九宫八卦图,包揽了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古代哲学思想。
  平遥古城的民居,通常由大门、影壁、正房、厢房、倒座、垂花门等组成,平面布局为院落式。进入院落,总是一进院比一进院要高,暗合风水观念“步步高升”。达官显贵之家,宅门普遍坐北朝南,开离门,普通百姓家开东南门者居多。若南开离门,宅院无影壁,中间使用垂花门楼作为装饰。
  垂花门楼别致精巧,端庄大方,进门时必须上几级台阶,所谓高门槛。
  离门即中门,平常不开,只有贵宾到访时,才“打开中门迎嘉宾”。家人平时走偏门,门外两侧墙上设门神府和土地堂,用来弥补无照壁的“门卫”之憾。
  巽门,迎面东厢房侧壁设照壁,是用来避邪的,从功能上可避免家居生活的一目了然。上面雕刻或贴一些吉祥的字或图案,如“福”、“寿”等,照壁上砌短檐,下砌基座,中间砌成八边形图案,作为八卦镇符。
  3 平遥古城—“礼制为本”
  平遥西北部是丘陵地形,惠济河流经平遥古城东,注入汾河,南门有水井两口,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体现了古代中国筑城的理想格局。
  平遥古城的交通脉络由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条蚰蜒巷组成,经纬交织,主次分明。贯通南北的南大街为中轴线,主要建筑,恪守礼制,形似八卦:左文庙、右武庙,东道观、西佛寺、东城隍、西县衙…此格局体现了古代礼制等级。城市的制高点为市楼,屹立于全城中心,横跨于南大街北段街心,矗立于既是龟脊又是全城中轴线的南大街上,构成整体空间的视觉中心。“干”字形商业街两侧店肆林立;市井街巷,古风古貌。整座古城布局体现了古代人神共治和三教合一的思想文化。
  平遥古城大量传统的四合院民居为强调“尊者居中”、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其四合院平面常中轴对称、均齐布置。沿中轴方向由几套院子组成,一般为“日”字形二进院和“目”字形三进院。
  平遥古城内的民居,平面布局为院落式,呈东西窄、南北长的长方形庭院,正房为独立式窑洞,左右厢房为单坡屋顶,向院内倾,雨水流向自家门庭,象征财源流入。从入口处进入后,两旁厢房渐次加高,院落却变得愈发狭窄。正房独立式砖券窑洞由家庭长辈居住,高大威严,结实厚重。两旁东西厢房一般为砖木结构瓦房由晚辈居住,厢房仅比院中心高出一个台阶,正房比厢房高出数个台阶。内外有别、等级分明、长幼尊卑,呼之欲出[2]。
  正房常为三开间,五开间的窑洞较少。一院之内,北屋为尊,两厢为次,倒座为宾,杂屋为附,布局深受儒家思想支配。平常家人必须从中间的窑洞(“门道”)进入,才能再进入两边的窑洞(“角窑”)。通常,称为“门道”的窑洞,由雕饰精美的隔扇门窗分隔出一小半,设有神龛,用来供奉祖宗牌位。在全院最尊贵的地方供奉祖先牌位,也是儒家“慎重追远”思想的体现。
  院内房屋的布局及相互关系中充满了儒学的“三纲五常”道德观念、封建礼制。正房为“君”,全院最高,东西房为“臣”,必须低于正房,同时开间数也不能超过正房,若开间数与正房相等时,其口面、入步必须小于正房。民居建筑中,正房为三开间,且不太宽阔,那么东西房可使用三小间两开门的体制。二进院外院的东西房更矮小,称之为“奴”。南房为“宾”,高于“奴”而低于“臣”,谓之“客不压主”,到处彰显现出儒学文化[3]。
  平遥民居的宅门,一般为敞亮大门,下有台阶,阶旁有下马石,门槛较高,门枕石外侧常做成抱鼓石或石狮子。门框上的门簪多做成八边形或雕精美的花饰,正中走马板上刻有反映“家风”的匾额,像什么“凝秀”、“崇实”之类,无一不是儒学文化的警句名言。
  4 精美的建筑装饰艺术,深刻的文化内涵
  平遥民居大户人家装饰华丽,极尽奢华,雕饰精美。大多寓意吉祥、美好。屋内外遍布雕刻彩画,有木雕、石雕、砖雕等形式。雕塑方法则有圆雕、半圆雕、透雕、镂空雕、线刻、明刻等,雕刻内容有寓言故事、戏曲社火、生活风俗等多种形式。正院门楼高大巍峨,制作精细,门口石狮或张目怒视、或憨态可拘、栩栩如生。雕刻位置常在正门、照壁、垂花门,正房前檐雀替、柱头斗柱、柱础、栏板等处。做工细腻、构思奇特、内容丰富,千姿百态,所表达的题材往往是:安居乐业、二十四孝、辈辈封侯、四季花卉、竹梅双喜等。装饰大量采用了隐喻、谐音、象征等手法,起到纯朴、典雅的装饰效果。不仅体现了主人的喜好和愿望,也体现了山西民居特有的深刻的文化内涵。
  5 结束语
  平遥古城是依据中国汉民族文化思想和建筑风格建立起来的。它是中国汉民族中原地区古县城的典型代表。平遥的传统四合院民居是以“礼”为本的建筑,同时与风水民俗巧妙地融为一体,加之精美的建筑装饰艺术,深刻的文化内涵,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之灿烂与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精髓和建筑风格样式的完美展现,它体现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来源:南方古建筑设计院

本文标签:平遥古城  古建筑风格  古建筑风水  古建筑艺术 

古建筑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

宁波汉匠古建筑公司

服务热线:13957873222

古建筑工程

交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