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古建筑文化彰显城市特色

老外滩的文化载体是由历史上形成的百年街巷、道路组成,2000年,宁波启动了新一轮外滩保护开发。现有8幢古建筑得到了原地保护,其中包括严氏山庄、江北巡捕房、朱宅、宏昌源号这四处市、区级文保建筑。这些古建筑在保持了外部原有的历史风貌的同时,其内部结构已按照现代的用途进行了重新分割。宏昌源号,是上世纪30年代前店后坊的糕点加工厂,现在它的正立面上又重新塑上了“龙凤金团、鸳鸯喜饼、三北茶食、麻豆酥糖、馒头水作”等字样。与宏昌源号一路之隔的江北巡捕房,原先的内部隔断就比较小,民国后改为民用建筑,现将它改造成了一处旅馆,建筑内部小间小室的构造得到了保留。欧式风格的朱旭昌宅,将有可能成为一处艺术教育的殿堂。外马路沿江的严氏山庄,也基本维持了原貌。同时,外滩还有9幢保留改造建筑,现按照原有建筑的外形进行了修整,并加装了现代化设备。另外,12幢仿古复原建筑,采用了现代建筑工艺,使建筑物的外观保持了古建筑的风格。这两类建筑将分别用作会馆、个性商店、特色餐饮及酒吧等。

古建筑遍及宁波城区、郊县和各重镇,而且展示了一种不可多得的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是宁波的魅力所在。建造于清朝咸丰年间的鼓楼是宁波地区至今唯一留存的古城楼,它应该也是宁波城的一个标志。

天一阁建筑群主要是由“二阁三祠”组成,即天一阁、尊经阁、秦氏支祠、闻氏支祠、陈氏宗祠。其主体建筑———天一阁,又称宝书楼,是一座重檐重楼硬山式建筑。宝书楼是一排六开间的两层木结构楼房,坐北朝南,前后开窗,山墙作半月形,白墙黑瓦,是典型的浙东民居。由于宁波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之季多东南方向来的台风,湿度很大,对保存藏书非常不利,所以楼下六间当初并不贮书,而是主人范钦的会客之所,如今陈设着范钦的铜像。宝书楼的西墙特别高大,其建筑格式是硬山式中的“观音兜”,宁波人称之为“封火墙”,可以封挡周边火灾的蔓延。书最怕火,范家不惜工本造此高墙,就是为了拒绝“祝融君”的造访。楼上为通间,统以书橱分隔,书橱以“温良恭俭让”、“宫商角徵羽”等古代读书人耳熟能详的次序来编号,体现出一种和谐的音律之美。

宝书楼平面布局采用六开间的偶数,这种格式在浙东民居中是不多见的。传统的堪舆学讲究对称,以中堂为轴,两两相对,所以开间多为奇数。其实,宝书楼“天一地六”的形制暗合了堪舆学中“天一生水于北,地六成水于北,与天一并”的原则。全祖望在《揭文安公天一池记跋》中说:“吾乡范侍郎东明筑阁贮书,亦取以水制火之旨,署名‘天一阁’。”点出了范钦将书楼起名“天一阁”是和他建楼的指导思想及书楼的形制有密切的关系的。中国藏书史上有多少盛极一时的藏书楼,如今已无处寻踪,惟有天一阁穿越了五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仍岿然独存,这个艰难的传承冥冥之中如有神助,否则哪能躲得过那么多的天灾人祸。所以乾隆皇帝对天一阁的建筑形制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在建造四库全书的庋藏书楼时,特地下旨派杭州织造寅著到天一阁调查书楼形制和藏书设备。寅著开明丈文尺,绘图呈览,于是典藏四库的七个藏书楼都继承了天一阁的血缘,这个普通的江南小楼也从此蜚声中华大地。

阁前有一个池塘,是为天一池,池水清澈,游鱼历历。池旁堆筑假山,环植竹木,整个小园重峦叠嶂,绿荫匝地,精巧而幽雅。后来陈从周教授营造东园,也延续了这个主题。东园曲岸弯环,水漾涟漪,樟木葱茏,清篁得意,宏敞轩举的凝晖堂和林雅泉会馆掩映其中,穷尽了江南园林的曲折意境。“林泉雅洁多奇石,楼阁清癯类硕儒”,天一阁的一楼、一池、一石、一木,无不传达出江南士绅乐山水、好恬淡的审美情趣。来到这样的建筑和园林中,读书人心神俱弛,顿有“万卷诗书来左右,小园容我一藏身”的无尽感慨。

宁波的传统文化是士和商的糅合,宁波士族,以耕读传家,宁波大贾,以商业扬世。如果天一阁的林泉雅洁代表了世家大族物化的精神,那么,秦氏支祠的金玉满堂就是新兴实业家财富的象征。秦氏支祠位于天一阁博物馆的南面,规模宏大,风格华丽,雕镂繁复,处处饰金,远望灿若云霞,流光四溢,仿佛是神阁仙馆。该祠以南北为纵轴线,由照壁、门厅、戏台、正殿、后殿、左右厢房等组成一个庞大的建筑群。建筑群的核心是一个美轮美奂的戏台,其藻井的设计最为巧妙,由十六条如意斗拱组成几何曲线盘旋上升,直至穹窿顶会集,中间覆以铜镜,浑然一体而不用一枚铁钉。藻井不仅为戏台增添了华丽的色彩,而且还有扩大音效的功能,歌声婉转,弦乐飘飘,余音绕梁,袅袅不绝。想当年,祠堂建成之初的三十年代,戏台上水袖飞舞,演绎人生;戏台下人生如戏,繁华如梦。抗日战争后,家国命运跌宕起伏,蛛丝结满雕梁,红颜也变成白发。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秦氏支祠修复后重新开放,节日里时常出演戏曲,我们也才得以目睹这戏台的绝代风华。

秦氏支祠的建筑群在布局、设计、装饰上均依江南传统的营造格式,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于一体,是宁波传统建筑的集大成者。其中朱金木雕的工艺尤其精湛,梁柱、雀替、额枋、美人靠等多采用浮雕或透雕的手法,并借助线刻造型和浮凸的块面,饰以大漆,贴以金箔,取得了花团锦簇、金碧辉煌的效果。秦氏支祠的砖雕也是一绝,画面生动逼真,刀法圆熟细腻,人物百态、民间传说、戏曲故事、仙禽瑞兽,无不栩栩跃然于眼前。

秦氏支祠建于1925年,是经商于沪上的宁波商人秦际翰兄弟为祭祀他们的父亲秦君安一支的秦氏祖先而建。秦君安于上海经营纺织染料致富,进而从事图书、字画、陶瓷、金石等的收藏。历来宁波的大族,士气盛而商气薄,虽然他们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崇尚士人的生活方式。商人旅外而归,所积金钱往往用于置地买屋,筹建祠堂等。祠堂是血缘宗法社会的遗孓,是宗族的核心建筑,对祖先视死如生,叩首跪拜,以求子孙的兴旺发达。秦氏支祠富丽堂皇的建筑体现了宁波巨贾的人生价值取向,折射出鲜明的宁波商帮文化特征。

与秦氏支祠毗邻的还有闻氏支祠和陈氏宗祠,这些祠堂都是宁波的世家大族的祠堂,它们虽不及秦氏支祠的繁华富丽,但是更能代表清代江南的建筑特色。高高的马头墙,古朴的石板明堂,幽暗曲折的甬道,还有墙头两支摇曳的腊梅,墙边几片沁雨的芭蕉,堂前洁白肥大的栀子———这样的格局,这样的意趣,宛如一幅江南雨巷图,让人神往不已。

在天一阁博物馆建筑群中,还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千晋斋、凝晖堂、抱经厅、水北阁等建筑物。它们掩映在东园和南园的山水中,或高大轩敞,或玲珑曲致,在书香氤氲里等待着游人的叩门。它们的南面,还有状元厅、南轩、昼锦堂、博雅堂、云在楼等建筑,这些建筑物都是从宁波其他地方移建于此。它们有的是历史上曾经辉煌的藏书楼,有的是甬上名人的故居,如今,它们聚集在一起,成为天一阁书画馆,承担着宁波文化界的书画展览。它们曾经的主人都是染有墨癖的文人雅士,现在辟为书画馆,这些有灵性的建筑,大概也是得偿所愿罢。

从审美角度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从文化角度来说,建筑是立体的历史。天一阁建筑群以美丽的语言给我们讲述了宁波的传统文化,诠释了宁波的精神内涵。林泉雅洁、楼阁清癯的天一阁触摸着宁波士人诗书传代的不绝文脉,金玉满堂、富贵繁华的秦氏支祠代表了宁波商人进取爱乡的赤子情怀。“明州天一富藏书,福地琅环信不虚”,天一阁建筑群不仅仅是藏书的福地,也是我们灵魂的故乡。

以百余根廊柱为特色的百梁桥位于鄞县洞桥乡百梁村,是浙东现存最大的廊桥。自宋至清,百梁桥是鄞奉(鄞县到奉化)古道上一座重要桥梁。百梁桥长77.4米,下有6墩7孔,青石垒砌的桥墩呈尖头船形,船头朝着上游,所以抵抗了上百次洪水的冲击。百梁桥之得名,通常的说法是因为桥上廊屋用132根木柱支撑,这也是百梁桥最有特色的地方;另一种说法是桥面下正好用一百根巨木铺架为梁。桥上悬着一块“虹饮兰江”的匾额--过去鄞江两岸开满兰花,所以又有兰江、蕙江的称呼。705年,为了便利古鄮县(县治在鄞江镇)与奉化及浙南的交通,在这里用十几条船连接,形成了一座浮桥。浮桥很容易被洪水冲垮,到了1078年,当地人朱文伟、朱用榓父子主持建造了百梁桥。70年后,百梁桥被金兵所毁,由朱氏后裔重建。此后每个朝代都有维修,形成今天的规制。宁波民间有付副趣联:“七塔寺七座塔,塔塔朝天天朝塔;百梁桥百根梁,梁梁映水水映梁。”站在桥头纵看重重叠叠的廊柱,或站在桥堍两侧看廊桥跨江,或站在桥中凭窗俯瞰鄞江水色,都是不错的景观。

以独特的桥墩构造闻名的广济桥,位于奉化市江口镇南浦村,靠近鄞县与奉口的交界。广济桥跨于县江之上,桥长52米。这座桥梁始建于960年,最初是座木桥,到1131年改建为石墩木梁廊桥,1286年重建,此后代有重修,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济桥最有特色的,是它的桥墩结构。桥墩分为四组,每组由六根斜插江底的石柱构成,六根石柱呈倒扇状散开,每组石柱上方用带有卯孔的锁石固定。据现代专家分析,这种独特构造的桥梁由于迎水面小,可以减少洪水的冲击,且便利往来船只的通行。在广济桥东侧的桥柱上,还留有元代重修时工匠的题刻,落款为“鄞县小溪石匠许诚”。广济桥的桥墩,应该就是这位普通石匠的杰作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指出:“世世代代人民的历史文物建筑,包含着从过去的岁月传下来的信息,是人民千百年传统的活见证。”地处东南一隅的浙江宁波市,由于受本地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因地理原因,宁波在历史上与内陆相对比较隔膜,传统的“重农抑商”没有成为社会的主导意识,而发达的水运交通形成了宁波活跃的商品经济形式,因而“农商皆本”的思想一度在这里成为主流;在发达的商业文化熏陶下,明清交界之际在这里产生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派,主张“经世致用、崇尚务实、兼容求真”,其观念与占统治地位的传统儒家学术有很大的不同。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之地,宁波又首先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这一切,使宁波的乡土建筑艺术呈多元化发展态势,体现了浓郁的历史文化的意蕴。

来源:南方古建筑设计院

本文标签:宁波古建筑  古建筑文化  城市古建筑  宁波古建 

古建筑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

宁波汉匠古建筑公司

服务热线:13957873222

古建筑工程

交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