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古建筑—20个著名古建景点欣赏
很多时候只有当失去了,我们才知道珍惜。每日的矗立,我们只知道她是这座城市静静屹立的古建筑,一场大火,唤起了我们对她所有的关注。宁波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七千多年的历史沉淀,给宁波留下了太多的古迹珍宝,在风雨的打磨中,这座城市更加熠熠生辉。
一:咸通塔:
咸通塔,亦称天宁寺塔。天宁寺,原名国宁寺,始建于唐大中五年(851年),规模宏大。后寺名数易,至民国初年改为天宁寺。天宁寺前原建有左右两塔,可惜左塔已在清光绪年间圮废,右塔即为咸通塔;因其塔砖右侧有真书“咸通四年造此砖记”的铭文,故名;又因塔身较矮小,形似乌龟,所以又俗称“乌龟塔”。解放初,天宁寺被拆,众多寺院古迹荡然无存,仅留古塔。咸通塔为砖结构,平面呈正方形,底层每边长3.2米,占地面积10余平方米。咸通塔对研究江南古城明州(即宁波)的环境坐标、唐代的砖结构古建筑技术、制砖技术以及宗教的历史和唐代寺观的规模等具有重要的价值,它也典型地体现了江南唐塔凝重、含蓄的特点与风格。这实际上是唐代明州人理性精神和美学追求的一种象征。
二:天一阁: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三: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是我国现存唯一以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刹。其地在今宁波市东20公里,鄞县五乡镇宝幢。寺之坐落方位,在鄮山分支育王山之西麓。面对玉几山,左界育王岭,右是赤莹山峡谷。三山拥处,吉林参天,修竹蔽日。西望古刹,寺在山奥之底,南而远眺,俱在峰峦之中,有世外桃源之感。加之四周翠岗蜿蜒,群陵起伏,称之为“六殊胜八吉样地”实非虚言。早在南宗嘉熙元年(1237年),宋理宗就把其列为“天下五山之第二”。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被诏定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五”
四:天童寺:
天童寺位于宁波市东25公里的太白山麓,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300年),禅宗五大名刹之一,号称“东南佛国”。全寺占地面积7.64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8万余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寮、居30余个计999间。寺院坐落在层峦叠嶂的太白山下,“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东、西、北三方有六峰簇拥。背枕巍巍主峰太白峰;左依东峰、中峰、乳峰;右靠钵盂峰,圆秀突起,状如覆钵,聿旗峰,陡惊峻险,似旌展扬。唯独南面天阔山远,一条郁郁葱葱万松大道恭迎宾客朝山进香。
五:蒋氏故居:
蒋氏故居系群体古建筑,它包括丰镐房、小洋房、玉泰盐铺。其中丰镐房在溪口中街,占地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850平方米,大门、素居、报本堂、独立小楼系原有,为清代建筑,其余都系蒋氏1929年扩建。小洋房为三间二层楼房,西式,前临剡溪,后依武山, 占地24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310平方米,建于1930年。玉泰盐铺位于溪口中街篾匠弄口,乃蒋介石出生之地,前后两进,前进三间一弄楼房,后进为平房,占地716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清末以来,盐铺曾两次失火,房屋系1946年所建。蒋介石即出生在这里,现存建筑系1946年所建;小洋房为西式两层楼房,临剡溪、倚武山,1930年建,蒋经国留苏回奉,偕妻方良、子孝文居此。
六:庆安会馆:
庆安会馆古建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区三江口东岸。为甬埠行驶北洋的舶商所建,始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落成于咸丰三年(1853年),既是祭祀天后妈祖的殿堂,又是舶商航工娱乐聚会的场所。是中国八大天后宫和七大会馆之一,又是江南现存唯一融天后宫与会馆于一体的古建筑群。2001年6月,庆安会馆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改建为全国首家海事民俗博物馆。建筑装饰采用砖雕、石雕和朱金木雕等宁波传统工艺,堪称宁波近代地方工艺之杰作,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时这里也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七:鼓楼:
宁波鼓楼始建于唐长庆元年(821年),至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它是宁波历史上正式置州治、立城市的标志。宁波鼓楼是宁波市唯一仅存的古城楼遗址,是国家文物重点保护的古建筑之一。游人登楼,便可一览宁波城之全貌。“谯楼鼓角晓连营”,元代诗人陈孚的诗句,体现了鼓楼在我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古时鼓楼设有报时的刻漏和更鼓,日常击鼓报时;战时侦察瞭望,还负有保城池,抵外侮的使命。当年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镇迁到宁波“三江口”,以中山广场到鼓楼这一带为中心,建起官置,又立木栅为城,后来又以大城砖石筑成城墙,历史上叫子城。子城的南城门就是现在的鼓楼。
八:天封塔:
天封寺,先塔后寺,寺以塔成,建于五代后汉乾祐三年(950),初名“天封塔院”,后赐名为“天封院”。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攻占宁波,天封塔、寺毁于兵火。绍兴十四年(1144)重建。嘉定十三年(1220)再毁。元泰定三年(1326)大圮,至顺元年(1330)修复。至正年间(1341—1368),平章方国珍、弟国珉重建塔院。明永乐十年(1412)雷火击毁三层,同年重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台风飞堕塔顶,三十八年重修。清顺治十七年(1660)大修。乾隆十六年(1751)八月,台风大作,飞堕塔顶;二十一年(1756)重修,嘉庆三年(1798)十二月修塔将成事,因塔灯失火,致塔檐、平座、栏杆具焚,只余砖砌塔身。1935年重修。1984年6月,宁波市考古研究所对地宫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出土银殿、银塔等文物140余件,其中银殿、银塔等镌有“绍兴十四年”铭文。1989年12月,按宋塔风貌落架重修工程竣工。1981年12月,天封塔被宁波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前童古镇:
前童镇,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地处浙江省宁海县西南,面积68平方公里,人口2.6万,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和浙江省旅游城镇。前童镇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辖镇。地处宁海县西南,由原竹林、前童二乡合并而成,面积68.77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2.6万,镇人民政府驻地前童距县城10公里,镇以驻地命名,镇政府所在地北大街5号。前童镇东临一市镇、跃龙街道,南连桑洲镇和三门县,西与岔路镇毗邻,北黄坛镇、跃龙街道接,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十:郑氏十七房:
系郑氏一支南迁后世居之地。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季弟友郑桓公于陕西华县立, “郑国”为王。五代时,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郑氏一族三次举族南下。据清光绪《郑传笈朱卷》载,郑氏一支“宋南渡迁居灵绪乡(今镇海澥浦一带)择山之阳塘路沿,称路沿郑。传六世之后,分居十七房,始祖贲,明贝也 赠登士郎,晋封林郎”,后繁衍成族。现存“郑氏十七房”绝大部分为清乾隆至光绪年间建筑,现有郑氏群宅住民335户,1024人。
十一:慈城古建筑群:
慈城古建筑群,位于宁波市江北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慈城镇。慈城是江南极少数保存较为完好的县城,保存了完整的传统生活结构方式,保留下来的传统建筑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筑,还有孔庙、会馆、牌坊、古井等公共建筑、构筑物。遴选出来的慈城古建筑群是其中最优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其中孔庙布局完整,规模宏大,为浙东地区现存最为完整的文庙,反映了儒学在传统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深远的影响。明代的甲第世家、福字门头、符卿第、布政房和清代的冯宅等名人故居,做工精致,用料考究,是当地民居的代表作,其周围仍保留了完整的传统街区,历史环境未有大的改变,集中地反映慈城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和生活气息。冯岳彩绘台门是江南彩绘的重要实例,具有宋式彩画的遗风。
十二:白云庄:
白云庄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地址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郊管江岸,小桥、流水、人家,风光如画,古建筑青砖黑墙、古朴庄重,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浙东学派代表人物黄宗羲所创“甬上证人书院”的讲学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祠庄,后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世称“白云先生”,故名。自黄宗羲到白云庄讲学后,甬上文人聚集于此,弦歌不断,盛极度一时。清末书院及白云庄均已圮废,1934年邑人杨贻诚重建。白云庄建筑面积650平方米,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前后二进,均系砖木结构的平屋。南面为故居,“浙东学派”另一主要人物万斯同也在这里居住过。西北为万邦孚和万斯选之墓,万邦孚系万泰之父,曾任左军都督府佥事,万斯选系万泰第五子,是同辈人中的领袖人物,黄宗羲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白云庄是浙江文化的象征,以浙东学派的学术要地而驰名中外。
十三:七塔寺:
七塔寺在宁波市江东区百丈路183号,是市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寺院,也是浙东著名四大丛林之一。始建于858年(唐大中十二年),称东津禅院,曾改称"栖心寺"、"崇寿寺"、"楼心寺"。后因在康熙年间寺前建有七座石塔代表七尊佛而得名。"文革"期间,该寺遭到破坏。1979年后,逐渐修复寺前七塔、寺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方丈殿、藏经楼、钟楼、玉佛阁、慈荫堂、东西厢房及围墙等,建筑面积1.14万余平方米。
十四:虞氏旧宅:
虞氏旧宅位于浙江省慈溪市龙山镇山下村,是近代中国民营资本家虞洽卿赴上海经商发迹后在家乡营造的私宅。由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共五进建筑组成,通面阔59米,通进深94米。前三进于1916~1919年建成,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由大门三间、厅堂九间二弄、后楼九间二弄、左右厢房各两间等构成。后二进于1926~1929年建成,为西洋式建筑,每进九间二弄,以新古典主义风格为主,同时又博采众长,形式不拘一格,明显地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是整个虞氏旧宅的主体建筑和精华所在。前后两部分之间以一条宽3.5米的长弄相隔,前窄后宽,形似“吕”字。虞氏旧宅建筑群在布局上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主次分明,过渡自然,是近代建筑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其建筑施工达到了很高的工艺水平,房屋装饰也独具特色,拥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十五:百梁桥:
百梁桥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925年的历史,横跨鄞江之上,是浙江省仅有的最长石礅木梁古廊桥,气势宏伟,结构完整,历史悠久,是研究古代桥梁的难得实例。被称为“浙东第一廊桥”。该桥全长77.4米,宽6.18米,六墩七孔,桥上建有瓦屋桥廊。因桥梁有124根大杉木架设而成,故曰“百梁桥”。
十六:溪口文昌阁:
又称奎阁、乐亭。在奉化市溪口镇。建于清雍正九年(1731年),至民国已破败不湛。1924年重建,至次年建成面积500平方米的两层楼房,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 1927年蒋宋联姻后,曾携宋美龄来此小住。“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软禁在溪口雪窦寺前,曾在此被暂囚数日。 1939年12月12日,文昌阁被日机炸毁。现建筑为1987年在原址按原样复建。建筑楼房500平方米。块石垒台,青砖砌墙,飞檐翘角,梁架雕人物花鸟,廊饰花窗,阁顶悬红木宫灯。蒋介石改其名为“乐亭”,写有《乐亭记》以述其胜,回乡时常居此。但溪口人仍习称为文昌阁,而称东北侧的两层方亭为乐亭。登阁观景,满目青山、烟市,风景分外迷人。
十七:武岭门:
武岭门,位于浙江奉化溪口镇,距武岭山脊,扼古镇门户,原址武岭庵,设有茶亭。1929年拆建仿古城楼,两层3间,飞檐翘瓴。1929年之前是一个小庵堂,1930年被蒋介石改建为三间两层的武关式城门建筑。门额两面都镌“武岭”题字,正面为国民党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写。背面是蒋介石亲笔手书。2007年4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八:柔石故居:
柔石故居,位于城关镇西门柔石路4号。柔石(1902-1931),原名赵平复,宁海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青年革命作家。在鲁迅支持下,创办“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朝花旬刊》等刊物。
十九:它(tuō)山堰:
它山堰是中国古代甬江支流鄞江上修建的御咸蓄淡引水灌溉枢纽工程。位于浙江宁波市鄞州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西南,唐代大和七年(公元833年)由县令王元玮创建。它与国内的郑国渠、灵渠、都江堰合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十:雪窦寺:
雪窦寺,全称雪窦资圣禅寺(位于浙江省奉化市溪口镇西北),在溪口镇雪窦山上。晋时建于千丈岩瀑布口,称瀑布院。唐会昌元年移建今址。景福元年扩建,建筑规模宏大,佛殿斋堂,经阁钟楼,禅房藏室 ,丹数百楹,计6000多平方米,藏经阁藏经万卷。南宋时与杭州灵隐、天台国清、宁波天童诸寺齐名。明时被列为“天下禅宗十刹”之一。民国后香火日衰。1968年因蚁害而拆除。现建筑为20世纪80年代新建。寺前有古银杏2棵。寺后有张学良将军在被囚中植楠木2株,至今尤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