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式结构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作用

在中国古建筑的发展过程中,无处不体现着框架式结构的运用,从春秋时期的工匠鲁班到隋唐时期建造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和南禅寺佛殿及现成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群----故宫。木制框架式结构是中华文明和中国古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创造才能,奠定了框架式结构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主导地位。

  中华大地,方圆九州,古建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自原始社会的构木为巢到明清的楼台殿阁,框架式结构无处不在,可以说中国古建筑史就是框架式结构的发展史,是集建筑、文化、艺术、环境、生态、美学于一体的完美建筑体系。
  一、中国古建筑框架式结构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建筑是以建筑材料结构的物质条件为依据,长期应用木材为原料,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形成“框架式结构”,立柱和横梁成为一付梁架,每一付梁架有两根立柱和两层以上的横梁,每两付梁架之间有顺檩牵搭起来,就成了“间”的主要构架,以承托上面的重量。梁架上的梁是多层的,这是根据屋顶的坡度的比例而变化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抬梁、穿斗、井干”三种结构方式。尤其是“斗栱”减少了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减少了梁折断的可能性,随着梁架而生的屋顶坡度,因不负重而生的门窗等等,都是由框架式结构而派生出的,体现了框架式结构的特点。
  二、框架式结构在中国古建筑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框架式结构是中国古建筑设计基础的代表和完美体现
  中国古建筑在平面布置上是以院落为单位,包括正房、侧座、回廊、耳房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在这个建筑群上最重要的是中轴线,这是整体建筑群的设计基础,建筑群左右均衡对称,正房最高,其他依次递减高度,设计上以突出主要建筑物为目的,体现了当时社会宗法礼制、地位尊卑、君权至上等,重要建筑大都采用均衡对称的设计方式,以庭院为单元,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借助于建筑群体的有机组合和烘托,使主体建筑显得格外宏伟壮丽,如故宫以建筑围绕成一个闭合的空间作为单元,若干庭院组成建筑群,从大明门至奉天殿,先后通过了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尤为突出的建筑群为“天安门”、“午门”、“太和殿”这些建筑群都是采用了木制框架式结构建造“抬梁”、“穿斗”无处不在,“斗栱”随处可见,但这些木制框架式结构的设计基础是严格的中轴线对称,只有中轴线对称,才能采用框架式木结构,才能使故宫历经几百年而依然完好,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古建筑木制框架式结构的中轴线对称设计是独一无二的,成就是最突出的,是中国古建筑设计基础的代表和完美体现。
  (二)框架式结构是中国古建筑材料的充分利用和完美结合
  中国古建筑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结构为骨架,达到了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木制框架式结构使维护结构与支撑结构分离,屋顶重量由木结构承担,外墙隔热防寒、内墙分割室内间,由于墙体不承重,有利于减震,因此框架式结构的抗震性能较高,“墙倒屋不塌”形象的表达了框架式结构的特点,如紫禁城太和殿为11开间,是现存最高等级的木制框架式结构的古建筑,它规模宏大、气魄恢宏,据史料记载太和殿经历了清康熙十八年发生的八级地震和雍正八年发生的六点五级地震,而没有遭受破坏,这正是框架结构的优点和建筑材料取材木料的完美结合取得了抗震效果。
  (三)框架式结构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从原始社会的构木为巢,到用木棍为架,树枝草泥为墙建造的穴居,春秋时期的建筑工匠鲁班的出现预示了框架式结构的生成,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框架式结构有了快速的提高和发展,建造出了如:阿房宫、长乐宫、未央宫等大型宫殿建筑群,汉朝的长安街就已经普遍使用了“斗栱”,框架式结构发展到魏晋时期,大量兴建佛教建筑,寺、塔的出现是框架式结构的一个发展里程碑,隋唐时期建造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和南禅寺佛殿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制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尤其是北宋政府颁布的《营造法式》是第一部作为宫殿、坛庙、官署、府邸等建筑工程的建筑设计、结构、用料和施工的准则,例如梁、柱、斗拱、椽头等构件的轮廓、长短和曲线都做了规定,使木制框架式结构得到了规范,框架式结构发展到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建筑达到最高峰时期,北京的故宫和沈阳的故宫是明清建筑的典范。从木制框架式结构的变化发展中我们不难看出,框架式结构充分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
  (四)框架式结构蕴含着中国古建筑文化和中华文明
  中国是世界上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之一,有深厚的文化和传统。这种文化底蕴展现在建筑上就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建筑体系。中国的建筑多是功能、结构和审美的统一。它不仅仅是对祖制和传统的遵从,同时也是极其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的,是理性与浪漫的交织,以北京故宫为典范的三合或四合院式布局。即先在纵轴上安置主要建筑,再在其前面的两边或对面建辅助建筑,四角以走廊连接,再以围墙将全部建筑围成相对独立和封闭的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庭院。这种庭院在保证了安全、 舒适的同时也体现了长幼尊卑的顺序。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宗法和礼教制度,“斗栱”这个结构件在故宫建筑群的使用正是等级制度和传统文化的体现,“斗栱”的形制也成为衡量建筑的等级标准之一。由于长期受到儒学的思想影响,中国古建筑的风格和布局大都追求一种和谐、含蓄、宁静和内向之感。既使是大型的建筑,虽华丽、宏大、华美,也是稳重和内敛的。这些使用了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群蕴含着中国古建筑文化和中华文明。
  (五)框架式结构承载了中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
  中国古建筑由于采用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建筑结构为框架式结构,这就为中国古建筑的色彩和装饰提供了必要条件,随着框架式结构的不断发展,屋顶成为建筑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了硬山、悬山、歇山、庑庑殿、攒尖、十字坡、重檐等众多形式。这些屋顶变化多样又层次分明,极具美感。除屋顶的形象具有装饰性以外,屋顶上的一些细部设置,如戗脊上的走兽,也多有其象征意义,而正脊上的鸱吻(明代前称鸱尾)更与斗拱一样成为建筑物重要的断代标志。我们不能不感叹古代匠师的巧妙技术和艺术创造力,即使从空中俯瞰中国传统屋顶,效果也绝佳。同时木制框架式结构的立柱、梁、檩等配以油漆色彩和雕饰除具有艺术性、装饰性还具有实用性。
  而最具代表性、最能体现中国古建筑艺术特色的建筑是“牌坊或牌楼” , 牌坊或牌楼可由多种材料建造,但形式上多为框架式结构,其样式也因等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其开间和屋顶的数量方面。它不仅是古代城市中的重要街道景观,也是不同时代建筑风格、建筑艺术的缩影之一。中国古建筑由于采用框架结构就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色与世界其他建筑体系有着巨大差异。
  三、结束语
  中国古建筑是古代广大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古代文化,古代文明的标志和象征,无论是个体建筑还是建筑群都是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综合产物,而使中国古建筑得以发展、存在,并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延续,都与采用框架式结构分不开,可以说:框架式结构是中国古建筑的主体,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中国古建筑的延续具有深远意义。

来源:南方古建筑设计院

本文标签:框架式结构  中国古建筑 

古建筑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

宁波汉匠古建筑公司

服务热线:13957873222

古建筑工程

交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