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修复的若干问题探讨

古建筑是历史文化个瑰宝,其修复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古建筑修复的现状,对古建筑修复的指导思想以及修复原则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修复工作中的一些修复方法,重点分析了归位复原法的应用,最后提出了总结和展望。

  古建筑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如何保护和再现文物建筑的历史和美学价值,需要广大古建筑修复工作者的认真探索研究。古建筑修复技术是一项专业化程度特别高的工作,修复工作者应当严格遵守古建筑修复的基本原则,从长远考虑,保护这些历史留下来的瑰宝,不能有丝毫怠慢。
  1、古建筑修复应当一切从实际出发
  我国古建筑修复有着其特殊性,其施工工艺与原材料都与西方的古建筑有着鲜明的差别,因此在修复过程中,应当切合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例如,西方的古建筑大多以石构建筑为主,而我国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所以在修复的时候应当注意保留建筑的本质,同时还要保证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修复后的建筑能经受得住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并且,木质结构的建筑需要长期的不同规模不同方式的修复,随着修复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修复工作也需要进一步的改善。
  从这种意义上说,只要是可以让古建筑长期保存的办法主张都是正确的,都应当推广,在我国古建筑修复方面,我们应当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寻求更为完善的修复方法,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份宝贵的财富。
  2.关于古建筑的修复原则
  (1)对“原状”的理解。古建筑修复的第一标准就是尽可能的恢复其原貌。要首先对其进行充分的勘测调查,对各个建筑部分的新旧程度,哪部分是后来增加的,哪些是历史真面目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可以试着从类似的建筑中找到共通的建造模式,或者从本建筑的施工时间,施工手法以及相关工艺中去寻找线索,从而获得对古建筑的更具体的信息。
  (2)对“保存现状”的理解。由于古建筑往往历史时间比较长,在经过了许多个时代的变迁之后以及多次的大修小修之后,其艺术价值已经残缺不全,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首先分析其剩余价值,把过去那些破坏性修理的部分撤销,尽可能的展现其本来面目,重新历史的真实状态。
  (3)关于“约定成俗”的理解。大多数古建筑在经过很长的历史之后其现状已经为人所认可和接受,这些特色已经成为一种标志形象,在这种情况下,就无须硬性的去再去挖掘其本来面目,保留其现状也许更适合于古建筑修复的原则。总的来说,在做文物古建筑修复的时候,务必要充分把握以上基本原则,尽可能的还原古建筑的原状,尽可能的保存现状,同时,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按照大众的需求保存原样,不要出现太大的出入和纰漏。
  3、古建筑修复中常用的方法
  古建筑修复过程中,对于已经损坏的建筑构件,如果能够修复后继续使用,就不应当替换。确实损毁比较严重的,在替换是应当选择色彩、质感以及外观等方面与原有构件贴近的材料。如果是修复已经缺失的部分,需要做详细的历史记录和形象一局,而不能凭空想象或使用其他建筑的替代品。
  如果置换的构件涉及到结构本体,则一般都需要事先对古迹的状态进行详细的测定,以确定最好的修复方案。有些结构上的问题,通过仔细的观察就能发现,比如伴有垂直裂缝的柱身外鼓,常提示荷载过大,断面太弱。在情况不明或不易查探时,则需要先设置临时支撑再作进一步的测定。在修复米兰大教堂的柱子时,曾采用了一种非常复杂的拱顶架体系,在它的支撑下,不仅可以移走或置换整根的柱子,还可以切割和掉换个别的石块。
  如果建筑不大或只留部分残迹,也可以采用“落架大修”的办法进行修复。据资料记载,英国曼彻斯特附近的巴格雷府邸是一栋13世纪早期的木构架建筑,为防止建筑倒塌,曾考虑过两个加固方案。一是原位补强,即用嵌玻璃纤维杆和使用环氧树脂的办法。但这种方法是不可逆的,它不仅使日后可能需要的其它维修方式无法进行,而且和原来木构架的设计意图和受力机制相悖,因而最终被否定而采取了第二个“落架大修”方案,把木构架拆卸,将损坏的部分用新材料重做后再进行装配。
  对于遗址或建筑遗迹,修复一般只限于把现场挖掘到的散失的部件按原位组合重建,以求全部或部分再现建筑原貌。这种方法被称为“归位复原法”。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完全依靠散失的部件组合起来的古迹(哪怕只是局部)是很少的,绝大多数都有缺失的部分。只要缺失或损坏的部分在总体中占很少的份量,一般都允许修复补缺,但要求对原状应有权威的证据,修复应有考古的精确性,同时,补缺部分还要易于识别。在这点上,它和考古学家用石膏粘合陶器碎片的复原方法和原理是一样的。这种复原方法特别适合因战争、地震等原因突然坍塌或毁坏的建筑。
  4、“归位复原法”的应用
  正确的归位复原可以从一堆散乱的、对观察者来说好像是毫无意义的石头中,提取大量的信息,使它变得具有意义。复原后的遗址能使人们对原来的建筑空间构成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并由此产生总体的联想。这种做法的意义和作用现已得到人们的充分肯定。但是这种做法须以充分的考古和文献研究为依据,不可滥用,否则将会使人产生虚假的印象,降低遗址的信息价值。
  对于任何归位复原,人们在重新组合这些倒坍散落的石块时,对其正确性很难有绝对的把握(都可能存在有错误),因此,它的工作过程必须是可逆的,以便在以后有新的、更确凿的证据出现和有更成熟的方案时,可以改变原来的组合。基于同样的考虑,粘合材料,特别像水泥这样一些不可逆的材料在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应尽量少用,以免给以后的修复工作带来麻烦,阻碍人们进一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和方法。
  另外,归位复原可能因为顾及了建筑发展历史中的某一个阶段而忽略或抹煞了另外的阶段。因而归位复原应只限于有确凿证据和遗存物较多的那些部位,哪怕它只占总体中的一小部分,同时应该伴有必要的说明,使参观者能充分理解建筑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如果缺失的部分太多,补充的材料成为主体的话,这种复原就失去了意义。
  此外,在归位复原中,有些细节问题也要引起注意,如果处理不好,对总体面貌亦有影响。比如有些柱石或梁嵋构件在长达数世纪的时间内被弃置在地,各部位都不同程度遭受日晒雨淋、表面风化,溶蚀孔洞的位置也各不相同,一旦归位后外貌难免显得怪异,于是有人就对缺损处以抹灰加以掩盖。这样做其实并无必要,因为这对古迹的表现力只能是一种损害;若使用水泥则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情况更糟糕。
  5、小结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地大物博,各个民族都积累下了许多的历史遗产,其中各地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更是数不胜数,但是由于岁月的侵袭,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比较傲严重,很多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破坏,急需适当的修复。建筑反映了国家历史的辉煌,表现了过去中国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保护它,维修好它是我们这一代不可推卸的使命,也是为世界文化遗产宝库增光添辉的贡献。由此看来,维修和保养古建筑事业,势必是全球性的神圣事业。

来源:南方古建筑设计院

本文标签:古建筑修复  古建筑探讨 

古建筑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

宁波汉匠古建筑公司

服务热线:13957873222

古建筑工程

交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