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防雷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探讨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尤为重要,其中,古建筑的防雷工程就是一项很重要、很值得关注的工程技术。毕竟,建筑是一项繁琐而庞大的工程,如果由于外来原因而被毁坏的话,就太可惜了。但是古代的防雷技术存在很多问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许多建筑过早的被破坏、被毁灭。所以,对于古建筑防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一直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只有正确的掌握和学习这项技术,才能真正的做到对古建筑的防雷与保护。
 
  正文: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自人类出现以来,雷电就一直给我们带来诸多不便,造成生命和财产上的损失与破坏。虽然大自然不可控制,但我们可以做到预防,恰当有效的预防就可以避免它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作为古建筑的防雷措施,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注意防范。根据雷击的原因,大可分为以下几类:直击雷、感应雷、雷电波侵入和球雷。其中对人们造成主要威胁的是直雷击和球雷,直雷击是指在雷电区内,雷电直接通过人体、建筑、或者设备等对地放电产生的电击现象;而对于球雷,球状闪电极具有破坏力,它可以破坏玻璃窗,造成人和动物的伤亡,也可以造成建筑的直接性破坏。所以说,防雷施工技术是很重要的一项技术。
  1由于古建筑防雷不当而引起的事故
  从古至今,由于防雷技术的不当,引发了许多安全事故。公元762年,一场雷击引发了火灾,导致西藏拉萨的布达拉宫内1000多间房屋中多数被烧毁,仅有曲结竹普和帕巴拉康两处幸免,对我们文物保护工作以及国家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公元1421年,新近完工的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奉元殿、华盖殿、谨身殿受到闪电的袭击,大火在高大的朱红圆柱上迅速延烧,精致雕琢、彩绘的藻井与支撑的斗拱都被烧毁。据一位目击此景的波斯贡臣描述,由于当时火焰照耀,看起来犹如“十万火把”。 在我国近代,也发生过多起重大古建筑灾情。1957年7月15日,雷火袭击了北京十三陵之“首陵”长陵,总理得知后特别指示北京市人民政府组织专家研究解决古建筑防雷问题;无独有偶,1987年8月,在北京故宫博物馆景阳殿遭雷击引燃大火,其中大殿局部被烧毁,还险些造成整个紫禁城的大火;还有在2004年5月,雷电同样袭击了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稷山县大佛寺大殿,遭受火灾达到13处之多,损失惨重……
  由于古建筑多为木结构,而树木具有燃点较低的特殊性,木材在经过千百年后变得十分的干燥,所以一旦遇到潮湿的雨天,电阻率变得非常小,并且在古建筑内部年久积满灰尘,易积蓄净电、带有电荷,容易引来雷电流。而且很多古建筑建于高山上,本身地势较高,位置又突出,更容易遭受雷击;有些古建筑内高大树木较多,容易造成引雷殃及古建筑。所以来说,对于古建筑的保护非常重要,而对于古建筑的防雷保护又是保护古建筑的重中之重。
  2自古以来的各种防雷技术
  自古以来,人们就对防雷技术进行研究。从古代的避雷针到现在的雷电探测及雷电机理研究,还有现在的输电线路绕反击判别技术、雷电流测量技术、直击雷防护技术、输电线路降低雷击跳闸率技术、侵入波防护技术、电子设备防雷技术、感应雷防护技术、SPD等技术层出不穷。最近随着科技的大发展,人们对雷电的知识了解的也越来越深,防雷技术也不断更新,但其实主要有以下6种:避雷针防雷法、E•F避雷保护系统滚球防雷法、避雷设施保护法、消雷器防护法、人工影响雷电防雷法,下面主要介绍一下避雷针防雷法以及消雷器防护法。
  2.1对于避雷针,他的防雷原理是利用由于避雷针高出被保护物的高度,造成使雷云下的电场发生畸变,然后引线入地,使被保护对象无法遭雷电直击。换句话说其实质并不是避雷,而是引雷。他的适用范围很广,避雷针系统主要用于防直击雷,而且他的的接闪器有很多,如: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带等。其中古建筑防雷设置不仅要具有实效性,同时要尽量保持其原有风貌,因此,多用避雷网作为古建筑防雷的接闪器。然而,他也有缺陷,他的系统局限性造成其保护范围不是很稳定。
  避雷针保护范围恰恰是一个相似伞形或屋脊形保护区,其张开角度受到接闪器设置高度、雷电强度等多种参数的影响,对于这种设施,有的采用30,有的采用60,各尽不一,虽然说关于保护角的计算公式很多,但如何确定一直是富兰克林防雷理论的最大困扰所在。当雷击避雷针或避雷带时,由于引下线的阻抗,造成对地电压可达到相当高的数值,因此造成接闪器及引下线向周围设备跳火反击。除此之外避雷针系统还存在着感应电压的危害,以及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问题,但其对古建筑危害并不大。
  2.2关于消雷器防护法,这是一种防雷装置设施,就在被保护物上方、带有很多尖端电极的电离装置,在其设置在地表层内的地电流收集装置和接通在这两种装置的连接线构成的。在电离装置在雷云强电场中大致保持着大地的电位,它和附近空气的电位差会随雷云电场强度激增而促使场强区内针尖附近的空气电离,于是形成了大量空间电荷。但是一般雷云下层为负电荷,地面感应产生正电荷。在电离的负电荷为地电流收集装置所吸收,电离正电荷中和,从而发生消雷作用。消雷器的顶端带有许多的称谓“尖端电极的电离装置”,然而避雷针则是一根“金属棒”,顶部没有尖端的电极;消雷器有“地电流收集装置”,它位于地表层内;而避雷针虽也有“接地装置”,但一般都位于地面表层,所以避雷针不一定能完全排除多余的电流。

来源:南方古建筑设计院

本文标签:古建筑  防雷工程  工程设计  工程施工  施工技术  古建筑防雷 

古建筑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

宁波汉匠古建筑公司

服务热线:13957873222

古建筑工程

交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