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外捐引发的反思

4月,成龙在微博上宣布将自己收藏的四栋安徽古建筑捐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此言一出,舆论四起,有的希望成龙改变主意,让这批古建筑留在国内,有的则表示理解,认为这一捐赠也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据成龙透露,20年前自己经人介绍,在内地买下了一座老房子,想翻修后给父母居住。之后,成龙又陆续买入9座。但这些老建筑年代久远,光是修护费用就花了几千万元。后来成龙的父母相继离世,这些包括厅堂、戏台、凉亭在内的徽派木建筑一直躺在仓库里“成为白蚁的食粮”。成龙觉得,这些代表中国建筑艺术精髓的老建筑“如果不摆出来让人欣赏,实在是浪费”。
  针对“为何将古建筑捐赠给新加坡”的疑问,成龙回应说,因为新加坡将这些古建筑“当成宝”,他们通过高科技手段,为每个古建筑都制作了精致的模型和三维图样,并制定出近乎完美的各种方案,包括落户地址、维修、复原等问题的规划。
  中国知名古建筑专家程极悦表示,就地保护是业界公认的最好方式,古建筑一旦离开原有的气候、地理、人文环境,单纯地进行异地重建,原有的文物价值和承载的历史文化就会在迁移过程中消亡,造成对文物的一种破坏。
  针对成龙捐古建筑的事件,成龙的好友王平久表示,成龙曾在国内多个省份为老房子找“家”,四处托人“收留”这些房子,无奈没人回应。这从侧面反映了国内古建筑保护的大致现状——缺乏重视。
  在以徽雕古建筑闻名的皖南地区,许多人靠贩运“三雕(木雕、砖雕、石雕)”发财。黄山市休宁县一座具有代表意义的徽派民居一“荫余堂”。甚至被拆成2700块木件、8500块砖瓦、500石件,漂洋过海运至美国重建。—位从事徽学研究的权威人士估--计,从建国初期至今,皖南古建筑材料的流失总量足可以再建+“宏村”。
  还有很多古建筑因年久失修和人为损坏而倒下。山东汉子唐大华先后6次走进山西,行程9000余公里,为腐朽将倾的早期木结构古建筑奔走呼吁。另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统计,近30年来消失的40,000多处不可移动的文物中,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
  在这种背景下,美术馆建筑研究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唐克扬表示,古建筑异地安置理论上不应倡导,但如能有一流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介入,加以合理的研究与公共展示,亦可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一方面,可以引起人们对古建筑保护课题的重视;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导人们关注古建筑背后的一些东西,比如在本乡本土的环境下尚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家族史、地域文化等。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杨福泉评论说,当我们痛心疾首地谴责外捐国家文物或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时,更应深思怎样珍惜和呵护各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反思我国古建筑保护的尴尬,主要是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违法成本过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于擅自迁移、拆除不可移动文物的罚款上限是50万元。与巨大经济利益相比,区区几十万元的罚款怎能扼住伸向古建筑的黑手?其次,人力物力不足。目前,全国县级及县级以上政府设立专门文物行政部门的仅有1/4左右,文物行政管理人员平均每县不足3人。文物执法机构不健全的另一面,是地方政府对文物保护缺乏重视。以山西晋城为例,过去6年财政收入增加了三四倍,却始终没有增加对文物保护的投入。此外,私有建筑失范。除国有文物外,很多古建筑的权属归个人所有。一些居民保护意识不足,为了盖新房随意拆除,有关部门却缺乏管理权限,难以有效干预。
  程极悦表示,只有当我们的文物保护真正有了违法必究的问责制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时,才可能让有珍贵文物或民俗文化器物的人士对祖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有足够信任,愿意将他们的收藏留在国内或捐赠给相关文化机构。

来源:南方古建筑设计院

本文标签:安徽古建筑  徽派古建筑  古建筑 

古建筑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

宁波汉匠古建筑公司

服务热线:13957873222

古建筑工程

交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