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斗式古建筑结构设计营造特点
穿斗式(或称“串逗”式)木构架古建筑设计营造的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一般这种木构架的形式在我国南方的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区广泛应用。
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穿斗式又称立贴式。是古代汉族三大构架结构建筑之一。其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一排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布橼,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每排柱子靠穿透柱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成一榀构架。每两榀架构之间使用斗枋和纤子连在一起,形成一间房间的空间构架。斗枋用在檐柱柱头之间,形如抬梁构架中的阑额;多用于汉族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因此,在中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各省,保留了大量明清时代采用穿斗式构架的汉族民居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