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三峡工程古建筑迁建保护和利用

湖北省三峡工程古建筑迁建保护和利用

湖北省三峡工程古建筑迁建保护和利用

湖北省三峡工程古建筑迁建保护和利用

三峡古建筑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保护和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历史,发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精神、教育后人等都十分重要。本文以湖北秭归凤凰山古建筑群为例,简述了三峡古建筑迁建、保护、利用的情况及笔者的拙见。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而对受蓄水淹没影响的文物古迹开展的大抢救,是一项规模宏大的文物保护系统工程,更是建国以来一次举世瞩目的弘扬民族精神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伟大实践。湖北位于三峡工程库区之首,主要涉及到三县一区,即巴东县、秭归县、兴山县和宜昌市夷陵区。十多年来,经广大文物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古建筑保护方面,已经圆满完成了搬迁重建任务。不仅抢救保护了一批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与城乡建设、与改善人民生活结合,展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和生活环境,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了人民群众精神家园的建设。
  一、迁建
  2000年,经国家批准,确定湖北三峡库区古建筑迁建项目42处,总占地面积为32625.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7428.79平方米。其中有庙宇3个,祠堂3个,老屋17个,古桥7座,古城门3个,亭、阁、殿、牌坊、古井、磨坊各1个,还有碑刻3块。对这些古建筑抢救主要采取集中搬迁复建的模式,我们以县为单位,通过合理规划,将分散于县内各地的古建筑集中搬迁到一处予以复建。在整个搬迁复建过程中,从对古建筑的勘察设计、实测绘图、编号拆迁,到规划布局、选址复建、工程施工等,都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进行。尤其在复建工程的管理上,坚持实行项目合同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检查验收制、跟踪审计制等,确保了古建筑搬迁复建的质量与安全。目前,我们已将这些古民居建筑集中搬迁重建在秭归县城的凤凰山,巴东县城的狮子包和兴山县的古夫镇等地,其效果非常好,都成为各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张名片。
  秭归凤凰山古建筑群,占地面积500多亩,同雄伟的三峡大坝隔江对峙,青松翠柏、绿水相绕;且紧靠秭归新县城,交通便利,登高远望真可谓是观三峡大坝、览高峡平湖、游传统民居的理想之地。从2000年到2010年为止,我们将秭归县三峡淹没区内有较高保存价值的24栋古建筑陆续迁建到凤凰山上,包括祠堂庙宇6个,民居10栋,石桥4座,古城门2个,牌坊1个,古井1口。通过搬迁复建,使独具峡江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的历史文化元素最大限度的得以保护,更使其传统建筑的文化风貌得以延续。
  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搬迁重建的屈原祠。由于三峡大坝建成库区蓄水至175米水位后,江水要淹没到老屈原祠山门内的第三级台阶,存有潜在的崩塌、滑坡等安全隐患,不得不再次迁建。屈原祠建设工程于2006年11月10日破土动工,2010年1月16日竣工,同年6月16日端午节正式对外开放。历经沧桑的屈原祠,随着三峡水利工程的完成,又搬迁重建在长江南岸、湖北秭归新县城的凤凰山上,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新屈原祠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38亩,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外纪念屈原最大规模的建筑群。由山门、前殿、正殿、厢房、碑廊、陈列室、屈原墓、享堂等15栋单体建筑组成。其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还设有外廊,建在长31米、宽18.2米、高2.2米的台明上,重檐歇山顶,通高16.4米,显得格外雄伟。
  新屈原祠的特色鲜明。呈中轴对称布局。山门、屈原墓保持了原貌;前殿、正殿、享堂等5栋木结构建筑,完全按照传统建筑的形制和结构,采用传统的材料和地方工艺制作而成,古朴自然。整个建筑装饰色彩、色调,灰塑、彩绘等都充分体现出楚文化风格,保持了峡江地域的特色。
  二、保护
  如何进一步保护好这些弥足珍贵的古建筑,使其在凤凰上永久保存下去,是摆在文物保护工作者面前值得认真研究并予以妥善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高切坡治理,修建道路,通水通电,安装消防、监控、防雷、电信设施,增加防虫害预警系统,整治环境与植树绿化等一系列的、全方位的基础配套工程。如高切坡治理工程。我们依山而建的24处古建筑,有的立在山头,有的建于山腰,高低起伏,错落有致,整体视觉效果较好。然而,受人工开挖影响,使一些古建筑房前屋后的山体形成比较陡峭的边坡。在水府庙东侧的高切坡长有215米,高有18.26米,面积为3170平方米。一般坡角在50~65度之间,最大坡角为72度。一旦遇到强降雨出现滑坡险情,后果不堪设想。如果这些隐患不及时彻底更除,将对古建筑群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
  我们对坡体较缓的采用“格构﹢排水沟”的防护措施,并在格构之间植草,以防坡面冲蚀流砂;对坡体较陡但相对稳定的采取挂网喷砼护面,以防其风化剥落、掉块;对坡陡欠稳定的采用“削方﹢格构﹢排水沟”的防护措施,并在坡脚以浆砌石挡土墙进行支护。通过加固处理,大大提高了其稳定性。共治理了8个高切坡,总面积约为20000平方米。此外还在坡顶设置位移观测点21个,并在关键结构部位设置若干骑缝式观测标。以便长期对其进行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可及时处理。
  与此同时,我们还增添防雷设施,有效避免了雷击的侵害;修建了消防道路,一旦出现火灾险情,消防车可迅速通达;进行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了不少的树木花草;整治周边环境,增加了一些与古建筑群相协调的小品景观等等。经过多年建设,使凤凰山的古建筑变得越来越安全,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周边环境越来越美丽。现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利用
  我们对三峡库区古建筑实施抢救保护,是为了合理的、可持续的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使其在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1、利用其功能,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给祖宗或历史名人修建祠堂,在我国延续至今已是成为一种特有的祠堂文化。屈原祠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而修建的。利用屈原祠来展示屈原文化,来突显祭奠屈原的功能。每逢端午节都要在屈原祠举行祭祀活动,2010年台湾著名“乡愁诗人”余光中和大陆当代诗人流沙河代表海峡两岸学者,共同上香祭拜后,余光中先生还现场咏诵长诗《秭归祭屈原》,将整个公祭活动推向高潮。随着参与祭拜的人逐年增加,规模一年比一年大,范围也越来越广,已由地方组织上升到国家层面的公祭,由国内扩展到海峡两岸,进一步提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湖北省三峡工程古建筑迁建保护和利用

湖北省三峡工程古建筑迁建保护和利用

湖北省三峡工程古建筑迁建保护和利用

来源:南方古建筑设计院

本文标签:湖北古建筑  三峡古建筑工程  古建筑工程  古建筑保护  古建筑利用  古建筑 

古建筑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

宁波汉匠古建筑公司

服务热线:13957873222

古建筑工程

交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