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隍庙修缮对古建筑保护的经验借鉴

广州城隍庙修缮对古建筑保护的经验借鉴

广州城隍庙修缮对古建筑保护的经验借鉴

广州城隍庙修缮对古建筑保护的经验借鉴

本次调研对象为广州市越秀区忠佑大街城隍庙。广州城隍庙始建于明代,后经历了岁月变迁在亚运前处于荒废状态。原本城隍庙是一规模较大的建筑组群,后来只剩下拜亭、大殿余存。亚运期间,在广州市保护修缮历史建筑的大潮之下有幸得到了城隍庙古建筑修缮,城隍庙焕然一新,2010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
   本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城隍庙现状调查,主要通过实地调研的方式了解城隍庙目前的交通和自然状况。第二部分为城隍庙的历史沿革,主要介绍城隍庙和广州都城隍的历史文化和修建过程。第三部分为广州城隍庙的修缮保护过程,是本论文的重点内容。主要通过聆听广州城隍庙修缮保护工程的设计师、广州大学岭南建筑研究所所长汤国华教授的现场讲解,总结了此次修缮项目的经验和教训,并为以后的古建修缮保护工程提供了良好的参照和范例。第四部分为作者针对本次调研所提出的问题和对古建修缮保护工作做出的思索。
   2 现状调查
   广州城隍庙坐落于中山四路的忠佑大街,位于广州市最繁华也是历史最悠久的越秀区北京路步行街附近。西侧为在建中的南越王墓博物馆,东侧为信德大厦,对面正对忠佑大街,位于忠佑大街与中山四路的丁字路口。
   广州城隍庙建于原都城隍庙的旧址之上,主要由牌楼、头门、拜亭、大殿四部分构成。牌楼与头门均为新建,拜亭及大殿为明代所建。牌楼与头门之间为新建的“忠佑广场”。牌楼位置为原城隍庙仪门所在,即整个城隍庙建筑组群的开端。
   修缮之前的广州城隍庙蜷缩在忠佑大街尽端一隅,破败不堪。前边是两个停车场,西侧为南越王墓遗址,东侧被90年代所建的高层建筑压逼,紧挨其后又是一栋80年代居民楼,整体又处于骑楼商店之中,周边环境极为混乱。
   修缮之后的广州城隍庙开辟出一大片绿化广场,成为市民娱乐休闲的场所,也给繁华杂乱的老城区商业街带来了一个相对安宁的缓冲空间。
   3 历史沿革
   3.1 城隍庙历史沿革
   城隍是我国原始信仰祭祀的自然神之一。从资料记载看,城隍神最早见于周代《礼记》。古代的城市要修筑城墙,城墙之外还要有一圈护城壕。有水的城堑称为“池”,无水的城堑则称为“隍”。在传统社会中,人们希望英雄人物死后英灵还在,作为地方神来保护自己。
   城隍庙的修建伴随着祭祀城隍的活动,起源于周代,唐朝时修建城隍庙巍然成风,宋朝祭祀城隍神正式列入祀典。到明朝朱元璋,在各地兴建等级严格的城隍庙。广州城隍庙也是兴建于此时。
   3.2 广州城隍庙历史沿革
   明朝:广州城隍庙始建,规模比得上北京的城隍庙。
   清朝:广州城隍庙在这时期尤为兴盛,清代画家苏六朋画中所记载的城隍庙大殿,面阔近二十五米、进深五间二十余米,柱高九米,门前车马喧阗,一派繁华景象。
   1920年:由于扩建惠爱路(今中山四路),城隍庙大部分建筑被拆除,只留下拜亭和大殿。
   解放后:城隍庙被用作被服厂,生产军用被服物资。
   1956年:城隍庙成为广州市材料试验机厂。
   1990年:城隍庙被某公司租用,被搭建成两层的卡拉OK娱乐场所。
   1993年:城隍庙被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2010年:重新修缮开放
   广州城隍庙在繁盛时期是一个城市精神文化的想征地,它具有非常广泛而丰富的功能。
   (1)官方祭祀活动
   每逢正月元宵、城隍寿诞、清明节、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这些大日子,官府衙门要循例举行官方祭祀。
   (2)民间庙会
   同样在这些节日还同时举行民间庙会活动,此地更是香客云集,热闹非凡。
   (3)慈善会
   (4)“山寨法院”
   (5)集会场所
   (6)避难所
   (7)“精神教堂”
   城隍庙也像教堂,普通人家的婚丧嫁娶,官场里的荣辱沉浮,生意上的盈亏赔赚,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庇佑和安慰。
   城隍庙曾经是城市的先人们在生活中和精神上都无法绕开的地方。
   4 修缮过程
   4.1 整体规划
   广州城隍庙经历了600多年的兴衰巨变,到近代已经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和视线。一个城市的发展不能脱离开其成长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广州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急需重新修复一大批历史文化古建。作为岭南的政治文化中心,广州应该重新确立其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找回已经逐渐消失的历史归属感和文化内涵。城隍庙是一个城市发展兴盛的见证,也是我们挖掘城市文化底蕴,树立城市文化形象的突破点。
   城隍庙与南越王墓、越秀古书院群、陈家祠等一系列历史文化建筑一起担负起广州历史文化复兴的重任。
   4.2 经验借鉴
   整体规划:修缮的整体规划面临着地形的限制和环境的矛盾。四个时代的建筑融汇在一个空间之中,对于空间的处理是个极大的考验。
   城隍庙修建在闹市之中,又承担起未来接待大批量游客祭拜游览的作用,又要对创造西侧南越王墓博物馆的安静气氛做出贡献。
   设计师在最大程度上的重现城隍庙原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辟出市民广场,供博物馆和城隍庙共用,舒缓了这一地区的空间矛盾,又增加了市民活动的场所,一举多得。
   “修旧如旧”: 设计师严格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按照记载的建筑遗址、建筑形制、建筑风格复原古建的面貌,尽可能地保留可以继续使用的建筑构件。不破坏历史建筑的原始风貌,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加固,极大地尊重了历史建筑的原貌。
   建筑形制上由于只剩下拜亭和大殿部分,所以重新修建了头门,并且期望以后恢复仪门、头门、拜亭、大殿、后殿的原始形制
   巧妙解决地形限制:由于地形的限制,设计师将头门向外侧偏了一下,形成了建筑群的两条轴线,新建的牌楼与大殿、拜亭轴线相重合,既远离了旁边南越王墓的压力,又作为节点形成一个完整的广场空间,最后牌楼既成为建筑序列的起点,又成为了这一地区的活动与视觉焦点。建筑轴线的调整虽然是由于地形所迫,但最终形成了比较良好的效果,这是值得城中心区古建保护修缮借鉴的成果。
   合理借鉴同时期建筑设计: 由于原建筑破损程度很大以及资料的缺失,城隍庙的修建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其他建筑的做法。但是总体风格上保持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与原建筑风格一致。设计师尽量按照本地同时期建筑风格与显存建筑风格综合考虑,做到建筑风格的统一。
   抓住重点: 古建修缮不是盲目地一并修复,由于资金等因素的限制,修缮保护应该有的放矢,有所侧重。城隍庙的修缮保护重点抓住了岭南建筑装饰精髓“三雕、两塑、一彩”。三雕指木雕、砖雕、石雕,两塑指灰塑、陶塑,一彩指彩画,在建筑装饰修缮中抓住这三点,集中体现城隍庙的文化底蕴,展现出岭南文化的特色。
   做工细致: 设计师不仅的对城隍庙的整体格局进行修缮保护,对建筑细部设计也仔细推敲。在结合岭南历史建筑特色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对一些微小的构件处理也十分认真。
   注重新旧肌理的融合: 在修缮过程中,设计师十分重视新的构件肌理不对原建筑风格产生影响,将新加入或者修缮的部分对建筑肌理的破坏减到最小,同时巧妙地解决了功能上的问题。设计师通过“隐藏”、“伪装”等等手法合理地解决了新旧肌理之间的关系,使“新”与“旧”浑然一体。
   为后续修缮留出余地: 城隍庙的修缮过程中有很多地方考虑了后续修缮的可能性,为城隍庙的后期再开发再利用留出了余地。比如新建的头门,由于地形的限制错开了建筑群的主轴线,但是设计师原本想设计一个可移动的头门,待地形条件允许之后再将其移回建筑群主轴线上。设计师以发展的眼光设计修缮古代建筑,充分考虑了今后保护开发的可行性。
   5 问题思索
   由于时代的变迁,城隍庙所担负的社会功能和政治功能已经不存在了,如今的城隍庙更多的成为一处瞻仰历史古迹、市民休闲游憩的场所。设计师汤国华教授认为,广州城隍庙不应该学上海城隍庙,变得那么商业化,而应该成为一个肃穆、宣扬正义的地方。
   “城隍庙是一个城市精神家园的象征。这里应成为闹市中一方圣土。”一如其兴建之初的目的“使人知畏,使人有所畏,使人不敢妄为”城隍庙的修缮利用所起到的应该是教化和警示作用。

广州城隍庙修缮对古建筑保护的经验借鉴

广州城隍庙修缮对古建筑保护的经验借鉴

广州城隍庙修缮对古建筑保护的经验借鉴

来源:南方古建筑设计院

本文标签:城隍庙保护  城隍庙修缮  古建筑保护  广州古建筑 

古建筑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

宁波汉匠古建筑公司

服务热线:13957873222

古建筑工程

交流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