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古建筑装饰中的龙文化解说

宁波古建筑装饰中的龙文化解说  第1张

  庆安会馆古建筑戏台双龙戏珠朱金木雕

宁波古建筑装饰中的龙文化解说  第2张

  庆安会馆古建筑大殿龙吻

宁波古建筑装饰中的龙文化解说  第3张

  奉化萧王庙古建筑盘龙柱

  今年是龙年,虽然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但人们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上下五千年,龙文化已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自汉代以后,随着龙的日趋神圣化,从宫廷到民间,在地名、河流、古建筑装饰有龙图案的就更为普遍,直到近代仍十分常见。例如:以龙为地名的有鄞州区云龙镇、慈溪龙山镇等,江北庄桥还有条白龙江。还有龙王,俗话说“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宁波以前有为数不少的龙王庙,在城西望春街道,至今还保存着“白龙王庙”古建筑。尽管宁波许多龙王庙如今已不复存在,但宁波街巷地名中仍有不少留有“龙”字,如江东就有一处巷子叫潜龙巷。现存的宁波古建筑,特别是宫殿式建筑,如宁波的庆安会馆、慈溪的灵龙宫、奉化的萧王庙等古建筑中有许多龙的雕刻图案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祭祀龙王的寺庙

  1.灵龙宫俗称龙廷,位于慈溪市掌起镇任佳溪村,据《镇海县志》记载:“灵龙宫在任佳溪,祀石陡龙神,向在沙湖庙内附祀,清道光间,于庙东南隅又建龙宫,祈祷甚验。”

  灵龙宫是旧时里人敬奉龙神的重要场所,每逢旱情,必抬龙王到此求雨,尤以端午节龙廷庙会的场面为盛。

  灵龙宫青砖黛瓦,古朴雄伟,中轴线上有宫门、戏台、大殿以及左右厢房五个单元,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面宽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廊檐装饰卷篷式抬头轩,雀替、月梁上雕刻着双凤、花卉等富贵吉祥图案,展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大殿东西二壁描绘着“云龙喷水”大型壁画,气势磅礴。

  1982年,慈溪县人民政府将灵龙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2.宁波城西白龙王庙,初建于宋、重修于清康熙年间,曾是历代县令郡守祭神祈雨之所。清康熙时所立的《重修白龙王庙碑记》保存完好。其他现存的白龙王庙还有宁波福明柳隘白龙王庙、江北白龙王庙等。

  宁波古建筑上的龙装饰

  除了祭祀龙王的寺庙外,宁波传统建筑中的龙饰主要体现在柱子、藻井、屋脊、龙吻等处,大多用以装饰和祈求神灵保佑。

  1.龙柱

  龙柱又称蟠龙柱,是寺庙特有的建筑,象征着未升天的龙,所以盘旋在柱子上。龙柱是建筑构件之一,亦有装饰效果,龙柱随时代演变而有不同,早期龙柱柱径小、雕功朴拙,年代越近的龙柱越大、雕饰越复杂。宁波龙柱通常以石为雕刻的材料。

  奉化萧王庙在苍翠的同山北麓,它始建于北宋天禧二年(1018年),现存的庙宇,重修于明正德七年(1512年),布局有序,结构巧妙。正殿前檐有明代雕刻的石质云纹龙柱4根,四条游龙盘柱而下,翘首昂尾、张牙舞爪、神态各异、气韵生动。庙门前左右墙上,书“龙”、“虎”大字各一,字径达2.5米,笔力雄健奔放。

  庆安会馆龙凤石柱之“绝”,集中反映在正殿一对蟠龙石柱和一对凤凰牡丹石柱上。柱高4米多,采用了高浮雕和镂空相结合的雕刻技术,形态逼真,构思独特,配以精致的柱础,为国内罕见的石雕工艺精品。蟠龙石柱上的盘龙须眉怒张,倒挂攀附柱上,张牙舞爪,周身云雾翻滚,两只蝙蝠在云雾中上下飞舞;两根凤凰牡丹石柱分立在两边,上截是凤,下截是凰,半露柱外,振翅欲飞。紧靠着凤凰石柱的墙面上各镶两块梅园石浅雕条屏,浮雕深度不到一厘米,将“西湖十景”图作了精雕细琢,与龙凤石柱形成了粗犷与细腻、展现动与静的韵律之美。

  2.龙井

  说到“龙井”有人会想到西湖龙井,此龙井非彼龙井。这里的“龙井”是龙藻井。所谓“藻井”,就是在天花板顶部上的穹隆状上,装饰成一种藻纹,其凹如井,故名“藻井”。如果藻井中的装饰纹是龙纹,即龙藻井。

  龙藻井在古建筑中不仅起到装饰作用,它还有着重要的功能。一般来看是使主体物更加庄严。古人对藻井制作一般都用木材,采取木结构的方式做出方形、圆形、八角形,以不同层次向上凸出,每一层的边沿处都做出斗拱,而这个斗拱做成木构建筑的真实式样,做得极其精细,斗拱承托梁枋,再支撑拱顶,最中心部位的垂莲柱为二龙戏珠,图案极为丰富。龙藻井最为著名的就是宁波庆安会馆的戏台藻井。戏台的藻井是一个鸡笼顶,这个藻井用了数百花板榫接而成,朱金俯面靓丽炫目。藻井四角是四个代表福祉的变形蝙蝠,戏台四周木栏上雕有若干个龙吐珠的形象。当然最令人惊叹的就是戏台顶部四周的斗拱、挂落和花板,把宁波朱金木雕的精美工艺表现得淋漓尽致。花板使用浮雕手法,主要刻画了“三英战吕布”等三国故事;三条挂落则使用了透雕手法,雕出了三组双龙戏珠和凤戏牡丹图案;而斗拱则都化成了龙头和一只只展翅的凤凰;“出将”“入相”之处也做成了龙状。

  3.龙吻

  古人传说,宫殿、庙宇等屋脊上装饰“龙吻兽”可避火灾,驱魑魅。起初并不是龙形的,是由简单的翘突逐渐形成动物形的脊饰,有鸟形的,更多的是鱼龙形的,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周代,《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屋脊两端就有这类装饰物。鸟形演变为鸱尾(传说是一种海中能灭火的神物),至中唐或晚唐出现张口吞脊的鸱吻。宋代以后龙形的吻兽增多,清时已很普遍,表面饰龙纹四爪腾空,龙首怒目张口吞住正脊,脊上插着一柄宝剑,艺术形象完美,称为“正吻”、“龙吻”。宁波古建筑最经典的“龙吻”在宁波秦氏支祠。祠堂主楼的正脊两头上的龙吻,其造型严谨、秀丽,通身刻有饰龙纹鳞甲,四爪腾空,龙首怒目,张口吞住长长的正脊,做工十分精细,是脊饰构件工艺制作水平的顶峰之作。

  这个仰起的龙头,有数条曲折的金属龙胡须,伸向天空,后面连接着一根细细的金属丝,直通地下。这样奇妙的装置,在发生雷击的时候,电流会从龙胡须沿线下行地底,起到了避雷针的作用。据考证,我国在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的建筑物,就已经有了这种“龙的胡须”。那时神州大地,庙宇、古塔如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但遭受雷击的记载却很少见。当然,不是神灵保佑,而是“龙的胡须”的神奇避雷保护作用。

来源:南方古建筑设计院

本文标签:宁波古建筑  古建筑装饰  龙文化  宁波古建  古建装饰 

古建筑设计施工一站式服务

宁波汉匠古建筑公司

服务热线:13957873222

古建筑工程

交流微信号